人机交互技术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系统地学习交互原理,掌握交互技术,从而能够适应从事复杂软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需求,是对本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山东大学与1981年成立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学科组,课题组在孟祥旭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推动国内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通过30多年的努力,山东大学人机交互系统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山东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人机交互课程的高校之一。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项目资助下,孟祥旭和李学庆教授参考IEEEACM推出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1”中关于人机交互有关的知识体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分别于2004年编著的《人机交互技术-原理与应用》一书,于2009年编著“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机交互技术(第二版)》一书,注重人机交互基本知识,侧重技术讲解,包含丰富实例,有利于读者可以较好掌握人机交互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够学以致用。对人机交互课程体系建设发挥重要的推进作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课程组主要成员主持或参与完成了一批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核高基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产品参数化设计、高精度大幅面图案设计、数字媒体渲染、企业业务协同、科学计算网格、制造服务平台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和丰富了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CAD与图形学、媒体计算、网格计算、服务计算的理论体系,拓展与加深了其应用领域。其中,“集成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版系统”于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泛应用于印染、陶瓷花纸、纹织、专色印刷等行业,大大提升了交互设计在传统行业企业的应用。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三维交互媒体获取和处理、交互界面、普式计算、协同交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通过这些研究把握人机交互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人机交互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把实验放在重要地位,采用理论教学+上机实验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目前,人机交互课程课时安排如下:

    理论教学主要讲述人机交互技术,共36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主要介绍人机交互基本知识,包括人机交互的相关概念,感知和认知的基本知识,各种交互设备及工作原理,人机交互技术,界面设计方法及其表示模型和实现方法,Web界面、移动界面的设计方法、工具和技术,可用性分析与评估方法。